?深圳木質活性炭是一種以木材(如杉木、松木、椰殼、核桃殼等)為原料,經炭化、活化等工藝制成的多孔性吸附材料,具有比表面積大、吸附性能強、化學穩定性好等特點,廣泛應用于水處理、空氣凈化、食品加工、醫藥提純等領域。
?

深圳木質活性炭的生產核心是通過物理或化學方法在木材中形成大量微孔結構,具體流程如下:
1. 原料預處理
原料選擇:常用硬木(如椰殼、核桃殼)或軟木(如松木),其中椰殼因密度高、纖維結構均勻,制成的活性炭吸附性能更優異(被視為高端木質活性炭原料)。
破碎與篩分:將木材破碎成粒度均勻的顆粒(通常 2-10mm),去除雜質(如樹皮、泥沙),確保原料純凈。
2. 炭化
工藝:在隔絕空氣的條件下(或通入惰性氣體),將木材加熱至 400-600℃,使木材中的有機成分(纖維素、木質素)分解,揮發水分、焦油等物質,形成多孔炭骨架(稱為 “炭化料”)。
作用:初步形成孔隙結構,為后續活化奠定基礎,同時提高原料的碳含量(炭化后碳含量可達 70%-80%)。
3. 活化
活化是決定活性炭吸附性能的關鍵步驟,通過進一步擴大孔隙、增加比表面積,分為物理活化和化學活化兩種方式:
物理活化(氣體活化):
將炭化料與水蒸氣、二氧化碳(CO?)或空氣在 800-1000℃下反應,通過氣體與碳的氧化反應(C + H?O → CO + H?),擴大原有孔隙并產生新微孔。
優勢:產品純度高(無化學殘留),適合食品、醫藥等對安全性要求高的領域。
化學活化:
炭化前或炭化后,用化學試劑(如氯化鋅、磷酸、氫氧化鉀)浸漬原料,在低溫(400-800℃)下加熱,通過化學試劑的脫水、氧化作用形成孔隙。
優勢:活化效率高,比表面積更大(可達 1500-2500 m2/g),但需嚴格控制試劑殘留(如洗滌至 pH 中性)。
4. 后處理
破碎與篩分:活化后的活性炭經破碎、篩分,得到不同粒度的產品(如粉末狀、顆粒狀、柱狀)。
洗滌與干燥:去除活化過程中殘留的雜質或化學試劑,干燥至水分≤10%。
性能檢測:檢測比表面積(BET 法)、碘吸附值(衡量微孔吸附能力)、亞甲藍吸附值(衡量中孔吸附能力)等關鍵指標。